在全球经济格局深刻调整、供应链重构加速的背景下,中国企业供应链的韧性成为维护全球产业稳定的重要力量,而人工智能技术的蓬勃发展则为其带来了新的变革机遇。
在今年天津夏季达沃斯论坛期间,多位制造业企业家、专家就“全球碎片化格局下的制造业”议题展开交流,探索中国制造业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升级路径。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会长彭森在现场指出,当前,全球各类冲突和变化使世界经济格局出现了很大的调整,进一步冲击产业链、供应链的稳定性。在此背景下,中国首先要强调坚定维护以世界贸易组织为核心的多边贸易体系,坚持维护互惠共荣共利的全球化进程。同时,中国也要为世界整个产业链、供应链的畅通稳定作出自己的贡献。为了应对挑战,中国需把压力变成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的动力。
全球格局重构下,中国供应链如何保持韧性
企业层面,全球化布局与本土化运营成为破解地缘困局的关键策略。
工业富联轮值CEO刘宗长观察到新的变化趋势,中国制造业正从品牌全球化迈向“制造服务全球化”,更多企业通过海外建厂、调整全球产业链布局,在世界各地按照中国的标准来生产产品。晶科能源控股有限公司全球副总裁钱晶表示,公司正将“中国制造”升级为“全球制造”,不仅出口产品,更输出经验、软件专业知识及人才,帮助其他国家建立本地供应链,钱晶还主张可以通过创新的合作模式和生态搭建,寻找更具可行性的“走出去”路径。
“如果未来中国在全球制造业的份额进一步提高,我认为健康的方式应该是中国企业在全球产业链产出所占比例的提高,而不是中国产出比例的提高。”TCL创始人、董事长李东生在现场强调。
美港通证券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